在河北保定電信有這樣一名老員工,他入職21年,經歷創業初期的崢嶸歲月,參與公司“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艱難破局,融入“創收百億,三分市場”的方方面面,21年間從一名初階“通信兵”成長為一名技術全面、業務全能的優秀主管。他是“河北電信奮進20年創業功勛獎”的獲得者,也是“河北電信千兆建設標兵”——贠海翔。在公司“三期疊加”的關鍵節點,這位通信老兵不忘初心、重新出發、自我轉型,主動融入數字化轉型的時代大潮中。
贠海翔于2003年入職保定電信,那時保定電信不到十人擠在一間辦公室里,一切都從零開始。第一個機房開通的興奮、第一筆業務洽談成功的喜悅,當然還有被拒絕時的鼓勵和堅韌,每一幕都歷歷在目。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ADSL升級到FTTH的光纖改造時期,保定電信經過6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網絡的“骨骼”初步建成,“神經末梢”還有待深入。此時正值保定城市建設關鍵時期,贠海翔提出了網絡要和城市規劃相同步的通信網絡建設思路,在原有城域網的基礎上,快速搭建FTTH接入網。選新機房、勘查路由、合建管道、小區攻堅,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每一網一線都建設得很規范,在部門同事的配合下,贠海翔成為保定電信首批完成光改的“先進個人”。
“牢牢掌握算力及圍繞算力的算法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才能有助于中國電信打造科技型企業。”贠海翔說。在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贠海翔也有自己的想法:首先要持續夯實千兆光網和5G網絡,“雙千兆”建設關乎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關乎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斷做優做強基礎網絡是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其次要加強創新,數字時代也要有數字思維,云網融合發展是當前最突出的特性。要把創新思維和數字思維相結合,嵌入云網建設的每一步。最后要培養數字人才,培養適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技能人才,讓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助推器。
如今,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融入日常工作中,保定電信的業務也從基礎的電話、寬帶向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數字化服務轉變。以贠海翔為代表的初代網絡建設者將堅持向“新”而行,扎根基層熱土,不斷向上生長。感慨于科技的進步,作為老員工的贠海翔堅持自我提升、主動學習,先后完成云網工程師、研發工程師認證,正在努力成為數字化新征程中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