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工業重鎮蘭州,有位深耕數字經濟28載的“技術尖兵”。他從中電萬維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骨干,逐步成長為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領軍人,憑借10項授權發明專利及2項實用新型專利突破技術壁壘,以數字動能激活傳統產業,在脫貧攻堅、工業互聯網、量子科技等領域屢建奇功。他,就是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中電萬維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郭真。
1973年4月出生的郭真,中共黨員,正高級工程師,自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守技術一線,深耕大數據、區塊鏈、量子科技等領域,主持完成30余項核心產品研發,發表學術論文2篇,所研發產品直接產值超2.5億元,培養輸出技術骨干103人。
精準幫扶背后的數據脈搏
2015年,郭真帶領團隊晝夜攻堅60天,打造出覆蓋五級行政體系的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這個整合政企數據的“智慧中樞”,猶如在黃土高原架起“數字望遠鏡”,精準識別幫扶對象,動態監測扶貧進程,服務范圍輻射全國53%貧困人口。村干部感慨:“以前翻山越嶺排查困難戶,現在系統自動預警,真正實現了精準到戶。”
脫貧攻堅收官后,他持續創新開發防返貧監測系統,構建起“智能預警-精準幫扶-成效追蹤”閉環管理體系。2022年,“村村享”數字鄉村平臺覆蓋全國28個省份的4萬個行政村,將數字化觸角延伸至田間地頭,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又為特色農產品打通電商通道。該系統入選農業農村部優秀案例。
工業轉型中的技術翻譯者
面對中小企業“不敢轉、不會轉”的轉型困境,郭真帶領團隊實地調研200余家企業,創新推出“模塊化”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通過構建可自由組合的技術模塊,企業只需“拼積木”即可實現設備聯網與數據互通,改造成本降低60%。某制造企業負責人說:“系統上線三個月,設備利用率提升30%,最難得的是完全適配我們的生產流程。”
在甘肅省“強工業”戰略指引下,他主持研發的5G+智能運維平臺為企業創收超2000萬元,中小企業云平臺助力蘭州、石家莊等地300余家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作為國家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員,他牽頭成立省級專委會,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具有西北特色的轉型方案。
量子賽道上的破冰之旅
面對量子科技“卡脖子”難題,2024年郭真率隊聯合蘭州大學啟動集成光量子安全芯片研發。在單光子調制器件、量子通信共存技術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相關成果入選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他常對團隊說:“新時代,要真干真創把握時代機遇,以新質生產力為社會奉獻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得真經。”
在蘭州中電萬維的工作室里,郭真案頭疊放著三份文件:精準扶貧系統優化方案、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圖、量子芯片研發進度表。這位扎根西北28年的技術專家,始終保持著凌晨巡查服務器的習慣,用腳步丈量著從技術攻關到產業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郭真帶出的103名技術骨干如同播撒在西部的“數字種子”,在多個領域開花結果。當被問及創新秘訣,這位全國勞模指著窗外黃河岸邊的水車:“就像這千年古法,真正的技術革新,既要接前沿科技的‘天光’,更得接祖國大地的‘地氣’。”正如他筆記本扉頁所寫:“以匠心守初心,用數字寫華章。”這位西北“數字工匠”正帶領團隊,在科技強國的新征程上奮力攀登。